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途径五花八门如何才能预防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途径五花八门如何才能预防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0-09-04 09:36:20

车险还没到期,

就收到了各大保险公司的“问候”;

接到推销电话,

对方对你的姓名、单位、住址一清二楚;

无意中聊起过什么,

电商平台便向你推送相关商品;

……

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个人信息到底咋泄露的?

途径五花八门,一不留神就中招

在信息时代,大数据就是无形的“金矿”。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你的个人信息,试图从中非法获利。

360安全研究员俞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个人信息往往是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泄露出去的:

1、主动泄露的渠道可能是在互联网上分享出行的火车票、身份证照片等;在钓鱼网站、恶意应用中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连接钓鱼WIFI导致信息被窃取等。

2、被动泄露的渠道可能是企业被黑客攻击造成企业存储的用户信息发生泄露,或者企业人员泄露客户信息等。

众诚智库总裁杨帆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现在APP、小程序等各种新应用、新服务层出不穷,随之也出现了移动应用质量参差不齐、破解篡改现象普遍、分销渠道混乱等问题,很多app企业以此牟利。

最高检发布过多起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

比如,个别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便利,窃取每月更新的新生婴儿信息,出售给他人;

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职务之便,查询系统内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出售;

雇佣他人拨打从网上购买的学生个人信息上的家长联系电话,诱骗学生家长通过ATM机转账,从中获取钱财等。

信息泄露有多大危害?

无故被骚扰、莫名受牵连、个人财产损失……

有人问,如此挖空心思窃取个人信息,图的是啥?

还有人认为不就是泄露点个人信息吗,怕啥?

你可能不知道,危害可比你想象的大!

一般来说,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主要是为了实施精准诈骗,骗取用户的资金。甚至,“这其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黑色产业链,通过对个人信息的售卖、利用,以达到广告推广、电信诈骗等目的。”北大科技园创新研究院产业研究分析师李朕说。

具体可以分为五类:

1、盗取通讯录、邮件、照片、账户信息等个人隐私,主要用于个人信息买卖等活动;

2、通过间谍软件、钓鱼诈骗等行为,进行小额资金盗刷;

3、造成频繁死机、删除资料、损坏芯片等系统破坏问题;

4、推送垃圾内容、涉黄涉非等信息,以此牟利;

5、进行舆情收集、远程监听等非法活动。

除了骚扰电话、被“小广告”轰炸,更有甚者,受害人账户可能会被仿制,万一从事了什么不法活动,还会让本人受到牵连;最严重的是,可能产生不明债务、受到网络威胁和网络诈骗、个人账号被封锁等,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如何预防?一旦泄露怎么补救?

记住这些小窍门和维权途径

救火打119

救人打120

报警打110

……

那么问题来了,

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怎么办?

别慌!一大波立法已经在路上。比如,备受各方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早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目前正在加紧推进起草工作。

当然,最重要的是提升自我防范意识,从源头有效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以下方法一定要记牢:

1、尽量不使用公共场所的WIFI,避免个人信息暴露在黑客的视线下。

2、尽量访问具备安全协议的网址。比如,网址前缀中带有“https:”字样的网站通常安全性较高。

3、尽量不要使用同一组账号密码。通过设置多组账号和密码,避免被黑客“顺藤摸瓜”。

4、妥善处置快递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对于含有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的单据凭证要及时销毁。

信息一旦泄露如何补救?一般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维权:

1、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立即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2、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投诉举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专线12377)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

3、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关注

Copyright @ 2008-2017 www.shanxi.chinafinance.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网版权所有